
10月27日,国家卫健委举行“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对于“每天都应当走一两万步”的说法是否科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李庭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走路的确是很好的锻炼方式,但日行万步或者几万步的说法不适合作为所有人的目标。因为单纯的步数只是一个“量”,没法体现“质”,不同的走路速度、走路方式,锻炼效果和对于心肺的锻炼效率是不一样的,强行追求多高的步数,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就是过度运动,反而增加了损伤风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主任医师李庭。封面新闻记者戴云 摄
李庭建议,确定步行目标数一定要个性化,从基础步数开始,根据自身情况和活动后反应,循序渐进地调整。如果平时运动量就很少,建议先从每天3000-5000步开始,不要太高,身体适应之后,每一周或者每两周循序渐进地增加500-1000步。同时,不能光看数字,要注重步行质量,在小区里悠闲散步一万步与快走到心率加快的一万步,健身效果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李庭表示,一般推荐中等强度,标准就是“运动时能说话、但不能唱歌”,感觉心率会有加快、身体微微出汗、呼吸有加深。“对于有关节炎风险或者已患关节炎的人,走路锻炼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够强化肌肉、控制体重,但是不适当的锻炼走路会损伤关节。”
对于走路锻炼,李庭给出三点建议。首先,选择路面要优先选择塑胶跑道、草地或者平坦土路,避免在坚硬的水泥地、石板地上长时间行走。其次,上下坡、上下楼梯对膝盖压力比较大,要酌情减少。最后,选择好鞋,有良好的缓冲支撑和防滑等功能较为适宜。
此外,还必须要注意关节在活动时有无疼痛发生。李庭提示,疼痛是所谓的“停止信号”,一旦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关节疼痛,尤其剧痛、肿胀、卡住的感觉,必须要立即休息,如果持续不缓解,还要及时去医院找专业医生就医。
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